圣水寺座落于四川省內江市城郊,初建于唐代咸通年間,即公元860-870年,宋代始名興慈禪院,后因寺后山有泉水流出,終年不涸,水質清純,甘甜爽口,被視為靈泉,故更名為“圣水寺”。系四川省的八大叢林之一,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因其歷史久遠,古跡遍剎,高僧大德輩出,在四川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寺廟占地2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6000多平方米,有大小廟房170余間,極盛時常住僧眾達300余人,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寺院屬依山式建筑,院落式布局。現存主體建筑按東、西、中分布。東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圓覺樓。西為古大悲殿,中為說法堂。寺后山巖存唐宋以來摩崖造像67龕450軀??傞L60余米。從年代可分為唐、宋、元、明、清石刻群;從內容上看,有闡釋教人的,有宏揚佛法的,有教化眾生的,有啟迪人發愿祈福的;從題材上看,有宗教的,也有世俗的。其中的千手觀音石刻造像和圓覺樓的十二圓覺像,分別代表了唐、宋石刻造像的不同風格。大悲殿有晚唐作品千手觀音摩崖造像,高寬各8米,雕工極為精湛。寺內還有宋代和明代石拱橋、石坊及歷代名人碑刻、巖刻20處。地藏殿天花板繪有玄奘取經圖,人物生動,此外,明代所建的石拱橋和放生池以及藏經樓前經幢都具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同時,圣水的書法更是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特別是明代的“名相大儒”趙貞吉所書“圣水寺”和“書圣水巖石”豪情奔放,飄逸俊秀,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